“给老师送礼了吗?”昨天是教师节,这句话成了不少家长见面问的第一句话。而福州市区不少小学门口,也成了“花市”。虽然一些学校提前打了预防针,希望学生和家长不要送礼,但依然阻挡不了教师节这一天的送礼“热情”。
感念师恩,送点礼当然无可厚非,有家长认为,给老师送上一份礼物可以加深感情;也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师生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资深的教育专家则不无忧虑地警告,给教师送礼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会毁掉孩子们原本的纯朴和善良。
送老师的花一支10元
“一枝花竟然卖到了十多元。”鼓一小一名家长告诉记者,昨天她送孩子去上课时,到了校门口,发现不少嗅出教师节生意的花贩,正在向孩子和家长们兜售鲜花、塑料花。生意也着实不错,孩子们进校园时,几乎个个手上都拿着花。
“收到非常多的花和贺卡,都堆满了桌子。”一名一年级语文老师说,贺卡还可以留着,但是这么多的花,老师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丢掉又怕伤孩子的心。这名老师说,除了送花、贺卡,还有不少家长给老师送蛋糕券、购物卡等更为贵重的礼物。
“孩子没送礼物给老师,中午回家大哭,说全班同学都送了,就她没送。”因为工作忙,福州的林女士忘记替读一年级的孩子准备礼物给老师,没想到,全班就剩自家的孩子没送礼物。
送礼也分对象 “我们在上周开家长会的时候,就告诉所有家长,要求教师节这一天,尽量不要送礼物。”昨日,福州市象峰中心小学吴校长告诉记者,不过学校的“友情提醒”显然不能挡住家长送礼的热情。昨天仍然有学生给老师送来了鲜花等礼物。而在送礼对象中,也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低年级的老师,是送礼的重点对象,年级越高,送礼现象则越少,到了中学,教师节私下给老师送礼的现象更少;教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的老师也是送礼重点对象,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而教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副科”的老师,则少得多。不仅如此,送礼风也有区域的差异,在市区一些小学,送礼风非常盛行,但在一些郊区学校,则要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