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 闽侯洋里张际村近日发现古代窑洞,窑洞里还有不少灰砖、瓦片等。26日上午,记者跟随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前往洋里,探寻窑洞的秘密。
民宅后山惊现古窑
洋里乡张际村是个小山村,自从村民张世启宅后发现了古代窑洞,连日来不少村民都来张家看热闹。
发现窑洞的地方位于张家后面的寺院坪。张家前几日要修建护坡,不料意外发现了4个窑洞。“洞里有好多砖和瓦片,可能是文物,所以后来我们就不敢再动。”今年73岁的张世启说。 从北往南,依次有4个窑洞。在第二个窑洞里,有3个烟囱的轮廓,窑门为拱形,窑洞宽213厘米,高170厘米,进深为154厘米。
张世启告诉记者,他从第三个窑洞挖出不少砖和瓦,其中13片瓦片是圆形的。他将这些瓦片放在屋檐下,可惜的是,这些瓦片都被孩子们破坏了。“瓦片上有‘丙戌’的字样。”张世启说。
曾江慢慢挖掘窑洞里的土,土层里有很多红砖和瓦片,“红砖是半成品,成品应该是灰砖。这地方可能是窑膛,前部分是燃烧室,后部分是烟囱,是一个完整的窑炉形状。”曾江说。土层里还有不少长条弧形瓦片,“这可能是瓦筒,就是用来盖在瓦当上,遮挡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止屋面雨水渗漏。”曾馆长说。据他推测,张老汉发现的圆形瓦片可能就是瓦当,用来保护檐头,增加建筑的美观。
专家推测是宋代民窑
曾江介绍,这座窑可能是民窑,一般来说窑址都是依山而建,因为这里有柴火和原料,方便窑工烧窑。该窑主要生产砖、瓦片和瓦当等物品,主要是满足当地百姓的建筑需要。
“从出土的砖和瓦的特征来看,初步判断是宋代民窑。因为这瓦片特别厚重,与县里其他地方出土的宋代瓦片相互佐证;瓦筒等形状、花纹和其他宋代文物形状一样,所以初步判断是宋代的东西。”曾江说。
记者了解到,闽侯迄今已发现砖窑山窑址和横历窑址等宋代窑址,它们分别位于南屿镇和鸿尾乡,这些窑址都是在平原地区。“这是第一次在山区发现如此完整的古窑址,对于研究闽侯古窑很有意义,对当时的民间制造工艺也有一定研究价值。”曾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