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驾校总机:40004-10001

福建驾校网站联盟: 福州 | 厦门 | 漳州 | 宁波
泉州驾校网_城达驾校泉州驾校网_安发驾校泉州驾校网_万龙万顺泉州驾校网_东方驾校泉州驾校网_惠安联盛驾校泉州驾校网_广告位招租
泉州驾校网_认证1
  驾校人气 学员点评
1 禾协驾校 25438次 1.0分
2 金亨驾校 23623次 1.0分
3 中营驾校 13240次 2.0分
4 鑫盛驾校 13193次 1.0分
5 茂荣驾校 11661次 1.0分
6 永辉驾校 9488次 2.0分
7 畅安驾校 9216次 1.0分
8 华顺驾校 6862次 1.0分
9 泉源驾校 5549次 1.0分
10 山美驾校 5344次 1.0分
11 永春驾校 2596次 1.0分
12 华远驾校 2568次 1.0分
13 佳明驾校 2445次 1.0分
14 达安驾校 2111次 1.0分

"6•18"为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2009/6/30 来源:泉州驾校网 访问数:810 我要评论(0)

海西六月,繁花似锦、阳光灿烂。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顺利落下帷幕。本届“6·18”,共对接合同、协议项目5008项,总投资886亿元。一大批创新实用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有力支撑着福建的产业优化升级和海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本届“6·18”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举办的,是我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体现。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所言:项目成果交易会的机制越来越完善、成果越来越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双赢,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国际交流的平台和两岸合作的平台。

  毫无疑问,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的“6·18”,已成为海西一张靓丽的名片。

  更高——“6·18”支撑海西加快发展,层次不断提高   20日,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莲花”,携大风、夹暴雨,向我省沿海逼近。

  恰逢参加“6·18”的台湾气象专家到省气象台考察。当日10时,在省气象台,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泰然和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周仲岛教授等台湾专家与福建省气象局专家,共同分析探讨了“莲花”的路径和发展趋势。

  这是闽台气象专家首次聚首福州,面对面联合会商台风。

  省气象局局长董熔表示:“闽台一水间相隔仅一两百公里,在气象上来说是一个很小的距离,双方往往在同一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出现相应的天气现象。台风是对我省影响比较大的灾害,往往从东面过来,先影响台湾,再影响福建。两岸互为天气系统的上下游,因而在气象科技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具有共同语言。”

  这只是今年“6·18”这台大戏中的一个闪光点。

  今年“6·18”是国务院出台《意见》后首次举办的项目成果交易会,海西发展更受关注,海西效应更加显著,“6·18”作为共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地位更加凸显:

  ——层次高。“6·18”主办单位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至此,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大“科”字号机构齐聚“6·18”,使之成为国家部门参与主办最多、规格最高、影响面最广的一次盛会。

  ——智慧广。参加本届“6·18”的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400多所、院士有50多位。其中,境外高校、科研机构90所,包括英国牛津大学、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欧盟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会、澳大利亚埃科机械研究中心等;境内高校、科研机构314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占全国80%的“985”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位境外嘉宾前来参会,包括国际海啸学会主席乔治·卡拉亚尼斯、国际地震工程学会主席片山恒雄、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尤里·亚烈山德克罗等海外大师。

  ——乡情浓。600多名台湾科技、教育、企业界及社会知名人士携500多项成果跨海而来,为历届之最;其间,首届海峡两岸自然灾害防治交流合作研讨会,在全国首次搭建两岸自然灾害防治交流合作平台。我省气象部门与台湾气象部门签署了《海峡两岸二00九年气象联合观测试验协议》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技术交流和研究合作的协议》,开创了全国三个“第一”:第一个开展海峡两岸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交换、第一个建立闽台科技界学习互访机制、第一个开展省级联合气象观测。

  ——才俊多。来自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精英,来自8个省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代表,相约海峡青年论坛,指点江山;11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0家创业项目单位220个优秀创业项目、140家创新创意行业企业,齐聚海峡两岸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大会,期待在海西发展事业。

  ……

  “你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贡献吗?那么你到‘6·18’来,这是一个奉献的平台;你想为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和平统一作贡献吗?那么你到‘6·18’来,这是一个合作的平台;你想在科技创新中展现才干和实力吗?那么你到‘6·18’来,这是一个创新的平台。”连续多年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发自内心地表示。

  “我们将团结动员最广大的科技人员,为海西建设作贡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的一席话,充分体现了“6·18”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更新——“6·18”有效聚集生产要素,举措不断创新

  加快海西发展,重在先行先试。本届“6·18”着力创新,新亮点不断涌现,实现了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

  首次设立金融服务专区,组织20家金融机构集体进场为“6·18”对接项目提供服务,这一资本要素的破题之作,成为本届“6·18”的最大新亮点之一。

  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担保、再担保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派出最强的团队,努力实现资金与技术的有效结合:首次推出“6·18”项目对接专项贷款、省级创投资金首次签约、上月刚成立的福建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首次亮相,加上众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助推创业的金融创新产品,使面积不大的金融服务区备受瞩目。

  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首次”、“第一”也是数不胜数。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与合作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海西20城人事局、人才中心负责人首次大团圆,签订了海西20城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第一个具体合作计划;海峡两岸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合作大会首次走上互联网,采用“网络洽谈会+实地展会”模式;“6·18”上,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宣布,已开考的178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全面向台湾同胞开放。

  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闽台共同吹响了优势互补,共推大学生创业的号角。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征集了海峡两岸120家机构的220个创业项目、连锁加盟项目;闽台合作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孵化中心揭牌,中心通过项目带动创业培训,引进台湾优质、新兴和具有产业前景的创业项目,成立加盟总部和“样板”实训基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借鉴成功创业模式。

  产学研合作方式不断创新,突出平台对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漳州市政府签订了实施“蓝火计划”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漳州转化和产业化。我省今年首次启动实施50个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在“6·18”上浮出水面,省科技厅将通过省、市、县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市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国际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在我省设立运营的首个技术中心泉州微软技术中心正式揭牌。福建省改性塑料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签署合作意向书……“6·18”已成为产业技术联盟的大集成,把我省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推向新的层次。

  此外,首次举办“海峡国际绿色能源科技项目博览会专题展”等,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继续成为“6·18”的一大看点。

  更强——“6·18”对接项目又好又多,实效不断增强

  项目汇聚、技术荟萃、人才云集、资本涌动,交易会期间,金山展城人气旺盛、签约中心异常火爆。今年的“6·18”,现场推介创新成果8000多项,展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近千项,找项目、忙对接、签协议,我省企业热情高涨。短短三天,参会企业、相关人员超过14万人次。

  按“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本届“6·18”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突出产业导向,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材料、机械装备、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项目征集和对接,重点征集我省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填补产业链空白、延伸产业链技术。

  项目“好字当头”,对接“又好又多”。

  交易会上,科研人员大显身手——纳米打印材料、河龙贡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太阳能多晶硅光电材料、全自主智能磨削机械手系统、新型光电子半导体材料等一批院士项目成功对接,落地福建;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专家林占熺及其团队头两天就签下了菌草发电、菌草循环经济等11个项目。

  交易会上,我省企业如鱼得水——年产值几十万元的小企业厦门信烨动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当场达成了一年供应10万台自主研发产品的意向,产值一举可达上亿元,年轻的CEO柳景抑制不住兴奋:“‘6·18’给我带来了好运!”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通过“6·18”对接了多个项目,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靠的正是一项又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一批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成功对接,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孕育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国家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金鹰(福建)印刷有限公司与詹文龙、姚建年院士带来的“纳米打印材料”项目成功对接,将率先在全国掀起一场绿色印刷“风暴”;台湾中研院院士、台湾卫生研究院创院院长吴成文与南平市商定,在武夷山建立国家级生物产业研究院;福建金鑫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国英佛曼公司的世界领先的“纳米碳化钨钴硬质合金复合粉”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有效解决了地区、行业的共性关键问题。

  “6·18”已成为我省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品牌。

  功能的拓展,源自体制的创新。适应“大科技、大协作、大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我省建立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推进体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合作,整体推动技术转移、项目转化落地的体制新格局。

  内涵的提升,源自双向推介、三天盛会、常年对接的长效机制。上届“6·18”以来,全省共有157场日常对接活动频频上演,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次。

  实效的增强,源自于持续创新的办会思路和方法。本届“6·18 不断加大市场化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市场化招展力度,策划组织各种专题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力量办会,举办论坛,开展项目对接。

  国务院支持海西加快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使命,新一届“6·18”已起航,迈上了新征程。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810人参与) 查看评论>
登入会员发布 匿名发布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