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市汽车驾驶技术学校门外,一张小小的告示格外醒目:根据省物价局、省交通厅川价发[2006]70号文件通知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要求,从2009年4月1日起,A1车型(客运大巴)的驾驶培训收费标准为5690元,B2车型(大型货车)为4318元,而普通市民最关心的C1、C2车型(手动档、自动档小轿车)为3393元。
从1985年乐山成立第一家驾校至今,驾校培训费价格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物价的上涨并没有带来学费的上涨,相反,甚至一度下降了不少。但乐山驾校,却在这20年间发生了许多变化。
A、20年前的5所驾校
1985年,乐山出现了第一所驾驶技术培训学校——由市交通局设立的交通驾校,从那时起到1999年之前,乐山的驾校并不多,一共也就5所,全都是集体经营,除了交通驾校,还有市交警支队下属的市驾校、市公交公司下属的公交驾校、以及一家研究所下属的585所驾校等。当时的驾校主要是培养专业型驾驶员,因此教学相当扎实。
市驾校副总教练刘庆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驾校,即使是理论课,教室里也是人满为患,“一个月的理论课上下来,如果车子出了小问题,驾驶员自己都能找出来。”
实际操作更加严格,市驾校的教练员李师傅回忆起自己当时学车的时候,一共要学3个月,从倒车学起,坡道起步、过起伏路、单侧桥……然后才能在上公路,一共要接受十几个科目内容的训练。当时毕业的学员,大多是以驾驶汽车为谋生手段,无论是培训还是考核,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样严格的培训,学费必然不会便宜,从1991年到1997年,B车型的培训费是3050元,C车型的培训费是2500元,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了,普通人也不可能有条件去学车。但即便是这样,报名学车的人也要排队。一方面是因为驾校数量和教练数量都还很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训练时间较长,也极为严格。
B、价格战悄然开打
1997年,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交通厅下发文件规定,驾驶培训收费标准调整为C车型的2300元,考试费和驾驶证工本费为570元,一共为2870元。 按照这个价格实行了两年之后,1999年,驾驶技术学校从由公安机关管理转为由运管部门管理。这个看似平常的变化,意味着驾驶技术培训,渐渐成为了一个行业。
这个变化的背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产业的进步,买车不再是普通人的梦想,学车的人数激增。“2008年,我们就培训了2200名学员。”乐山市驾驶技术学校校长杨俊贵告诉记者。
驾驶技术培训由此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除了各个系统设立的集体驾校,一批私营驾校也由此兴起。一些原本在集体驾校工作的嗅觉敏锐的人,看到了驾驶技术培训行业的大好前景,于是带着原来积累下的人才和信息资源,开办了私营驾校,例如在乐山名气颇大的“三禾驾校”、“嘉源驾校”等。如今,乐山已有13所驾校,这还不包括在各区县设立的分校。
激烈的价格战,由此打响。为了争夺生源,驾校之间开始“杀价”,学费价格一路下跌,在19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是价格最混乱的时期,有时候为了争夺一个学生,两个驾校不断压价。最低的时候,学费甚至只要1200元,这个价格只够教练车消耗、教练工资和办证的各项费用。虽然2002年之后,价格有所回升,但始终在1700—2300元之间徘徊。2004年公安部重新制定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了新的考试要求之后,价格一度涨到了2870元,但好景不长,随着一所驾校率先降价,价格很快又跌了下去。
为了避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2007年,乐山市13所驾校联合签订了一个协议,要求所有驾校都按照约定的价格收费,一律不得降价,否则将被罚款。但这个协议实际上名存实亡,大家照样心照不宣地继续价格战。
C、价格战催生“黄师傅”
在位于中心城区天星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所在的十字路口,方圆1公里内,聚集着乐山众多驾校的招生报名点。这些驾校原本并不在这个地方,但驾照考试报名地点和考场都在这附近,不知是哪家驾校最先在这里设立了招生报名处,一旦发现有报名参加考试的,就捷足先登将学员招至自己麾下。久而久之,这里就自发形成了乐山的驾校报名圈,如果有学车的意愿,在这里的各个报名点走上一圈,绝对会找到肯以最低价格招生的驾校。
许多驾校业内人士都认为,价格战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甚至是恶性的竞争。驾校增多原本是为了满足对驾驶技术培训不断增加的需求,竞争能够打破垄断,促使驾校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参与竞争。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在教学质量上竞争不过的驾校,就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生源,但参加培训的学员并没有从中占到便宜,因为随着降价,培训质量也在下降。“降价就是降质量。”一位业内人士对此直言不讳。“打个比方,夜间行车这样的培训科目,反正考试不会考,很多驾校就省略了。”
在一所私营驾校担任教练员的苏师傅说,“有些学员平时要上学、上班,只有周末才来学,而且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况且一个车上最多的时候有6、7个学员,轮到每个人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
造成的结果,就是“有20%—30%拿到驾照的学员都不会开车”,业内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马路杀手”,一方面是马路上车流量很大,情况复杂,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黄师傅”们在驾校培训时就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训练,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而如今实行IC卡学时计时培训之后,能不能扭转局面,很多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全市13所驾校,能不能全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收费标准,还是“未知数”;而且,也可能出现能和计时管理系统抗衡的“高人”,找到能够缩短培训时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