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砍价或是向商家索要更大的折扣,成为福州人消费的新趋势。从以往小额零售的商品,如面包、鲜花、化妆品等,扩展到如今的汽车、房地产等大宗商品,打折促销风盛行。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们再次收紧荷包,精打细算起来。学生街、王庄夜市等地摊、夜市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观念正悄悄发生转变——转向经济、实惠。如今,就连大学校园中的跳蚤市场场面都甚是红火。
仓山学生街、台江榕城古街是福州传统的小商品集散地。进入街巷,类似“你喊五块,我还十块”的砍价声不绝于耳,在这些地方购物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半价砍”,说的就是商家出多少价格,买家就从商家出的一半价格开始“还价”。
在榕城古街,一间精品店的王老板向记者透露,古街的商品物美价廉,往往只要花上通常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买家就可以挑到心仪的商品,由此备受年轻一族的青睐。大多数时候,买卖都可以还价,符合人们“讨便宜”的心理,加之商家秉持薄利多销的原则,成就了目前兴旺的市场。
网上购物也是时下福州人流行的消费新方式。EBAY、当当网以及淘宝网等网店商品交易流量大增,所交易的物品五花八门,除了用于网购的商品之外,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或是自家淘汰的东西也一概上网出售。这正契合了当前的节约型消费观念。
家住博美诗邦的陈小姐就将婴儿穿过的小衣裤上网出售。她认为,婴儿的衣物只穿过几个月,扔掉挺可惜。
面对金融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东西。为了节约生活成本,更多的福州人特别是年轻人格外喜欢上网,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买书、买鞋、买日常生活用品。而且,QQ、MSN、E-MAIL等网络视讯工具所提供的远程交流平台,进一步方便买卖双方协商价格。
逛网店,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筛选产品,无论是商品的型号或者是价格,甚至是商品的热销程度在网上通过检索都能轻松获得,从而在购物之前就可获取一份详尽的消费指南。这或许就是网上购物最为独特的地方吧。
借助于互联网,个人也能成为卖家的主体。在网上出售自己的物品,使私人销售业发展起来。而且,买卖双方传统的讨价还价,还有了逐渐个人商业化的特征,甚至出现物与物之间的互换,实现交易方式的多元发展。因此,网店也成为了金融海啸下逆势增长的另类行业。